缺鐵導致小鼠胚胎雄性向雌性的性別逆轉
亞鐵離子(Fe2?)對所有真核細胞都至關重要,參與各種氧化還原酶反應,包括DNA和蛋白質的去甲基化,但Fe2?在性別決定過程中的影響尚未可知。2025年5月,Nature雜志上發(fā)表了一篇題為“Maternal iron deficiency causes male-tofemale sex reversal in mouse embryos”的文章,在這項研究中,研究者發(fā)現(xiàn)母體缺鐵(無論是藥物誘導還是膳食導致)會損害小鼠胚胎性腺體細胞中鐵依賴的組蛋白去甲基化酶(KDM3A)的活性,抑制組蛋白H3K9me2去甲基化作用和Y染色體性別決定基因(Sry)表達,最終引發(fā)部分雄性(XY)胚胎向雌性的性別逆轉。
研究者從性腺和中腎中分離出NR5A1+性腺體細胞以及NR5A1?中腎細胞和生殖細胞。mRNA結果表明,NR5A1+表達Sry基因,而NR5A1?不表達,Kdm3a在NR5A1+中的表達量高于NR5A1?細胞。鐵攝入基因Tfrc和Scara5,以及鐵生成基因Slc11a2、Steap3、Ncoa4和Hmox1在NR5A1+細胞中的表達量高于NR5A1?細胞。這說明Fe2?在負責性腺性別決定細胞的細胞質和細胞核中積累。研究者通過免疫熒光檢測發(fā)現(xiàn)性腺中鐵攝入蛋白以及鐵生成蛋白的信號強度,均強于其他組織,肝臟除外。免疫印跡結果顯示鐵攝入和鐵生成蛋白在NR5A1+細胞、胎盤和肝臟中大量表達。熒光探針FeRhoNox-1顯示在性腺中檢測到高水平的Fe2?熒光。這些結果表明存在一種基因和蛋白質表達模式,其特別有利于Fe2?在負責性別決定的性腺細胞中積累。(見圖1)
為了構建缺乏鐵代謝基因的模型小鼠,研究者在小鼠性別發(fā)育決定前階段選擇性破壞性腺體細胞中Tfrc(編碼轉鐵蛋白受體1(TFR1))。在E10.8時期,對照組中Fe2?含量維持在高水平,但在Tfrc1l/2l條件性敲除(Tfrc1l/2l-cKO)性腺中顯著降低,這表明TFR1的缺失會在性別決定前抑制Fe2?的生成。在 E11.5(性別決定階段)時,相對于對照組,Tfrc1l/2l-cKO NR5A1+細胞中的總鐵水平降至50%,H3K9me2水平升高2倍,免疫熒光顯示Tfrc1l/2l-cKO性腺中SRY表達量約為對照組的50%,ChIP-qPCR檢測在Tfrc1l/2l-cKO NR5A1+細胞中,Sry啟動子上的H3K9me2水平幾乎是對照NR5A1+細胞的2倍,這表明Sry基因座的H3K9去甲基化過程失敗。在青春期或成年階段檢查了Tfrc1l/2l-cKO小鼠的內外生殖器。39 只小鼠中6 只出現(xiàn)了雄性到雌性的性別逆轉,具有兩個卵巢,1 只小鼠部分雌性化,有一個卵巢和一個睪丸。Tfrc1l/2l-cKO小鼠的性別逆轉表型與Kdm3a缺陷小鼠相似。這些結果表明,胚胎性腺體細胞中鐵平衡是雄性性別正常發(fā)育所必需的,并暗示TFR1介導的鐵攝入途徑參與了KDM3A介導的Sry表觀遺傳調控。(見圖2)
在體外,研究者在分化前期向培養(yǎng)基中添加鐵特異性螯合劑去鐵胺(DFO)。通過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(ICP-MS)測量鐵含量,結果顯示DFO處理的NR5A1+細胞中鐵水平降低至40%,說明DFO處理可顯著降低細胞鐵水平。通過統(tǒng)計FOXL2+(卵巢標志物)和SOX9+(睪丸發(fā)育的關鍵調控因子)細胞數(shù)量評估體外性腺性別分化。發(fā)現(xiàn)在對照XY性腺中,FOXL2?細胞的比例為0%,DFO處理的XY性腺中FOXL2?細胞比例達到了近90%。當在DFO處理的同時添加足夠的Fe2?,XY性腺性別分化完全恢復,這表明DFO處理導致的性別逆轉是由于鐵缺乏所致。研究者通過實驗評估了DFO處理對體外培養(yǎng)性腺中組蛋白修飾的影響,結果表明鐵缺乏誘導的Sry抑制是由于Sry基因座缺乏H3K9去甲基化所致,抑制其酶活性可能會累加導致DFO處理引起的H3K9me2水平升高。(見圖3)
研究人員在胚胎性別決定前后通過藥物誘導母體缺鐵:在E6.5到E10.5期,給孕鼠投喂鐵螯合劑地拉羅司(DFX),然后檢查胚胎的性別發(fā)育情況。DFX處理的母鼠所生育的72只XY小鼠中,4只具有兩個卵巢,1只具有一個卵巢和一個睪丸,這表明在性別決定期前后母體急性缺鐵會導致部分后代發(fā)生雄性向雌性的性別逆轉。DFX處理的母鼠胚胎XY性腺中SRY表達顯著降低,降至對照XY性腺的近60%,同時包含FOXL2?細胞和SOX9?細胞,其中FOXL2?細胞比例達約20%。通過強制表達Hsp-Sry轉基因來恢復SRY功能后,DFX處理母鼠所懷胚胎的XY性腺中FOXL2?細胞比例顯著降低,幾乎接近XY對照性腺的水平。這表明 DFX處理母鼠所懷胚胎的XY性腺出現(xiàn)卵睪體表型,其原因是Sry表達水平下降。(見圖4)
接著進一步評估母體飲食中鐵攝入減少是否會影響發(fā)育中胚胎的性別發(fā)育,給雌性小鼠食用缺鐵飲食(IDD)六周(包括懷孕前四周)。E11.5時,觀察到貧血癥狀,IDD性腺中鐵水平約為對照飲食(CD)性腺的 60%。IDD母鼠所生下的野生型XY子代(n=58)發(fā)育正常。給攜帶Kdm3a基因突變雜合子(Kdm3aΔ/+)的胚胎母鼠進行缺鐵飲食。IDD母鼠所產(chǎn)的43只XY型Kdm3aΔ/+ 子代中,有2只出現(xiàn)了雄性向雌性的性別逆轉;CD母鼠所產(chǎn)的子代正常。這些數(shù)據(jù)表明,母體飲食缺鐵可作為誘導特定遺傳背景下哺乳動物胎兒發(fā)生雄性向雌性性別逆轉的因素。綜上,在性別決定過程中,發(fā)育中的性腺會同時激活鐵攝入和鐵生成通路,從而促進KDM3A介導的Sry基因座H3K9去甲基化。由于Sry的表觀遺傳調控高度依賴細胞內Fe2?水平,母體鐵缺乏會導致部分發(fā)育中胚胎發(fā)生雄性向雌性的性別逆轉。(見圖5)
總的來說,這些發(fā)現(xiàn)說明細胞內鐵水平是發(fā)育中性腺H3K9去甲基化的關鍵限速因子,母體鐵缺乏可通過表觀遺傳機制導致胎兒性別發(fā)育異常。首次確立了鐵在哺乳動物性別決定中的作用,強調了維持孕期體內充足鐵水平對確保胚胎性別正常分化至關重要。
云克隆開發(fā)了上述研究中涉及的相關指標的蛋白、抗體、ELISA試劑盒等產(chǎn)品以助力相關研究,部分指標節(jié)選如下,供參考。
指標名 | 核心貨號 | 指標名 | 核心貨號 |
TFR1 | B171 | TUBA4A | E716 |
FOX2 | A762 | SOX9 | G329 |
SCARA5 | H195 | SRY | G341 |
GATA4 | A374 | KDM3A | G805 |
DMT1 | E426 | GAPDH | B932 |